于11月17日早上,信息技术系召集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在4号楼201室召开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由信息技术系系主任赵欣老师主持。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闫萍老师向各位教师通报了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上海计算机等级考试缺考率较高,由于计算机基础面向全校,涉及到的班级较多,对于排课、排机房难度较大等问题。 各位参会教师各抒己见,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设时间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讨论,计划在制定2016年培养方案时,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3+3的学分制度,分两个学期上课,每学期每周课时为3课时,第3学期在上海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前,学生可以自愿申请参加考前辅导。第一学期上完,在第二学期初要进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的考核,证书的成绩在第二学期的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第二学期分模块教学,每上完一个模块进行任课老师将进行模块考核,最后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折算成最后的总评成绩。以此让学生重视考试的每个环节每个模块,学生对课程重视了,出勤提高了,同时也能提高考证通过率,保证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随着学校招生数量增加,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源也有所增加,其中一些偏远山区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同学是零基础。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最后讨论决定,让各个班级任课老师在自己所在班级进行调研摸底,针对基础较弱的同学让他们自愿报名参加系里组织计算机基础辅导班,派专门老师进行现场辅导。尽量减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努力让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有所提高。 本次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教师们通过研讨交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充满了新的希望和饱满的干劲,为迎接下一阶段教学教改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作者:刘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