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疫情中的大学生志愿者抗疫青春故事—21无人机茅译文
发布人:刘群  发布时间:2022-03-27   浏览次数:20

班级姓名:21无人机茅译文

服务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

服务岗位: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各点位

服务内容:协助扫楼;现场核酸检测辅助(维持秩序、扫码登记、现场、引导等);居民联络

服务时间:2022年3月7日—至今


志愿服务情况介绍

每年三月的上海,通常是熙熙攘攘的时候,人们挣脱了冬日的懒意,纷纷走进公园古镇赏花流连,挂着相机到处游走,使春日的美照溢满了社交平台。但是今年的三月伊始,缤纷的郁金香只能独自盛放,救护车的呼啸声填补了马路的冷清和耳畔的空寂。这波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突袭申城,来势凶猛,情况复杂,疫情防控战全面打响。

青年先行 主动作为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因疫情无法返校的我,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以贯之。3月7日,我居住的这幢楼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开始了为期2天的封闭管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不怕苦、不怕难来诠释“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担当与勇气。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次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第一时间,我到居委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疫情防控志愿者。由于我有学校2·28全员核酸志愿者的经验,立马与居委和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一起身穿蓝色、橙色、绿色各种颜色的“盔甲”,并肩作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一起撑起帐篷搭建临时采样检测点,同时找来了绳子,拉出队伍的雏形,分隔开排队采样的与结束采样的两条通道,在采样过程中尽可能不造成交叉感染,为我们这幢楼坚起这场战“疫”坚不可摧的青春屏障。

肩负责任 做好防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中的一环。作为我们这幢楼最年轻的志愿者,熟练穿脱防护服得益于我2019年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的规范化培训,我给居委干部、物业成员、志愿们者们进行示范,并帮忙一一标准穿着到位。这时,当我们穿上那身厚重的防护服,站在核酸检测点位上,共同身份只有一个——守护大家健康的“大白”。而穿上“大白”,我们就是“战士”。

按照相关要求,实行2+12闭环管理,48小时内要开展两轮核酸筛查。由于我们这幢楼是经济适用房,住户以老年人居多,要么没有智能手机,要么有手机,但不会操作。我的任务就是维持排队采样的秩序,同时帮助老年人进行扫码登记。信息的录入十分关键,每次都要聚精会神,反复核对,生怕出一丝疏漏。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生怕耽误排队等候的时间。时间久了,面罩上渐渐起雾,视线逐渐模糊。

等晚上采样全部结束后,我又陪同医护人员上门为长期卧床在家、行动不便、加装门磁报警器的高风险人群上门采样。等到下岗时脱下防护装备,才发现脸上已被N95口罩勒出了印记。


在这之后的二采的单检、三采、四采、五采的混检中,鉴于确诊病例呈直线上升,我又承担了PDA扫码、贴管的工作,更锻炼了我的责任,不允许有一丝差错。

直面挑战 勇担使命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打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刚结束自己所住大楼的闭环,居委会所辖的其他小区也进行了管控。我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疫情伊始至今始终冲锋在一线,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早日结束本次疫情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了青年生力军的作用,积极加入了街道的志愿者储备群,在保证完成自己线上学习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又请战投入到新的“战场”——街道辖区中排查出有密接人员居住的酒店。新战场的防控等级从原先的二类上升到三类,环境更危险、任务更艰巨了。我轻车熟路地完成了现场核酸检测辅助(维持秩序、扫码登记、现场引导等);扫楼;住户联络(需求对接等)的工作。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疫情尚未结束,青春砥砺奋进!我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春风采,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诺言,描绘青春亮丽的底色,用青春为战“疫”闪光!“青”尽全力,展现了每一位共青团员的力量!疫情下,坚持就是胜利!我响应号召,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这些日子必定是我青春中难忘的一页!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路虽远,行则必至”。我们坚信:疫情终会尽,陌上花似锦。山河会无恙,世人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