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匠心育人 最美传承 --“非遗人文项目”之AI课程开发与传统技艺拍摄
发布人:刘群  发布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22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的应用不仅在教育领域为教学方式带来了革新,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2024年5月21日信息工程学院与普陀万里社区文化中心举行关于“非遗人文项目”之AI课程开发与传统技艺拍摄的会议。会议展开了一系列非遗人文课程相关项目介绍,并通过拍摄传统技艺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一、会议内容

会议首先介绍了Sora AI项目的初衷与进展,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与校本课程,成功将立春等节气内容转化为动画AI形式,完成推动多个节气的脚本撰写,也成功寻找到项目的负责人褚如昊,此后成立了若干个制作团队。在3月初,开发组与项目负责人线下见面,决定共同合作,并在十几天时间内,完成立春加非遗加脚本的文声视频的转化,制作成为动画Al的形式。

在三月中旬至五月,由普陀区万里社区学校马宁宁老师完成了春天和夏天的十二个节气的脚本撰写,并提供给中侨大学信工学院各个团队进行视频的制作,目前已经交付了7个节气的视频。启动了基于有言AIGC平台的中侨AI视频大赛,给予了文本方面的支撑,将二十四节气后十二个节气的脚本提供给AIGC参赛学生进行制作。同时,普陀区万里社区学校和上海数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长达5年的终身教育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实现AI大模型应用于社区教育的案例,现已报送给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并申报了上海市民微电影主题活动—我眼中的文化自信。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上海厚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就业创业导师、阿里校友联合会高校特派员、数花科技总裁周阳先生分别从阿里校友联合会、阿里校友加速器、创始人俱乐部、阿里校友联合会高校分会、高校特派员业务、横向课题模块等各方面展开,介绍了阿里校友联合会高校分会的作用和意义,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毕业正好十年,是腾讯和阿里培养了他,作为阿里校友,有责任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国家新质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接着,会议讨论了AI课程的后续开发要求与进程。与会者一同观看了节气课程视频,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信息工程学院赵欣院长、张剑峰副校长和万里街道董炜主任,提出项目想法很超前,文本内容也很充实,建议未来可以考虑将“非遗+视频制作”相结合的方向,学员可以根据老师的课程,自己制作视频,产生互动。视频前期主要是学生制作,后期由老师来辅助制作,一起提升技术质量推出短视频面世计划。

同时把这些课程和实际的手工制作带给社区居民,实现产教融合、终身教育与实际传统文化的接触,一起推动数字赋能年长一代。



二、非遗工作室老师的擅长领域

1. 黄颖老师:百纳布艺、珠绣

2.黄冕老师:古代四艺、掐丝法琅、葫芦灯

会议提出了传统非遗技艺的拍摄事宜,希望能够专门录课程,制作属于万里的课程,后续技艺老师和拍摄团队将进行联系,沟通拍摄事项。会议还探讨了未来可合作发展方向与规划:

(一)老人群体短视频授课

(二) 爱心暑托班

(三)党群服各中心课程

(四)文化中心志愿者服务

(五)工信部“AI短视频”技能证书合作

(六)实训上进一步深入合作

(七)党建联建

(八)社会服务与终身教育

(九)充分合作为申报“优质社区学校”做难备。

会议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参观了万里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中6楼的非遗工作室颇有特色。让人不禁对非遗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通过各种方式将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给更多的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精神令人感动。通过这次参观,信息工程学院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作品拍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