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介绍
发布人:刘群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次数:883

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3000余人,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无人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目前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无人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人才储备基地、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理事单位,获批上海市首批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上海市首批新型技师学院。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新工科建设,与时俱进,积极进行专业布局,目前设有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上海市“中本贯通”试点专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为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群专业;设有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上海市085重点建设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2024年重点发展专业)4个专科专业。

所有专业均为产教融合型专业、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获批1个教育部1+X考点、12个试点),将现有高职专业逐步升格为职业本科专业,将高职专业与本科达到有效衔接,促进学生技能和学历有效提升。


师资队

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引进了多名学科带头人、现有专职教师100余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3名,高级职称占比31%;博士1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98%;双师型教师占比85%。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获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市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团队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其中物联网高级技师、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网络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多人。拥有国家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教学团队、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教师、上海市大国工匠、大国农匠、上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物联网技能名师、国家职业院校大赛优秀裁判员等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教师多人。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教科研能力强,成果丰硕。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 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1篇,EI10余篇,中文核心30余篇),出版教材30余部,专著8部,专利20余项。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 、二等奖3项。主持建设多门上海市精品课程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1门上海市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


校内实训中心

学校近年来连续投入超2000万元,建成现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占地约3000平米。目前有用于教学的270°全景教室、电商直播间、动作捕捉实训室、数字媒体调音实验室、VR虚拟全息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三维数字媒体交互实训室、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实训室、无人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无人机编队开发实训室、智能无人机实训室、无人机测绘实训室,无人机模拟飞行实训室、无人机障碍飞行实训室、无人机竞速飞行实训室、无人机构造设计创新实训室、智慧城市实训室、Android物联网实训室、智慧农业实训室、1+X传感网开发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认知实训室、数字通讯网络技术实训室、联想网络实训室、物联网基础实训室、腾讯云大数据实训室、大数据与大模型实训室 、大数据平台技术与分布式系统部署实训室 、大数据科研平台实训室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实训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室 、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泰迪·中侨数据智能工作室等30余间。


产教融合

信息工程学院注重校企合作,与华为、联想、科大讯飞、腾讯云、新大陆、卓越睿新等30余家相关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产业学院,与广东泰迪公司共建数据智能创新中心,在集成电路、数字人才培养等领域引领作用,成为相关产教融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和数字人才产教联盟的高校合作伙伴,作为AOPA无人机训练机构的优秀伙伴学院也在无人机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与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推动了学院的产学研战略,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进校园的做法,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验室实训、企业实习、项目研发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高和专业技能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也保持在82%以上,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国际合作

信息工程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英国南威尔士大学、韩国白石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升学、海外交换、短期访学等机会,涵盖专升硕和本升硕等升学项目。学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提高英语等外语水平,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在海外高校深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技能竞赛

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活动,持续推进大赛成果转化。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学院积极营造技能比拼环境,承办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制造机器人国际赛、上海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赛项,物联网五省一市拉链赛,上海市大数据选拔赛,与金山区人社、长三角老品牌上海丁义兴食品公司共同举办“丁义兴”杯长三角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

近年来,组建大赛指导团队,专任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世界级、国家、市级、行业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在“挑战杯”、“互联网+”金、银、铜奖;“星光杯”物联网二、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VR、大数据等赛项一、二、三等奖;上海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赛项一等奖,华东无人机职业应用技能竞赛三等奖以及电商直播大赛、人工智能大赛、移动商务竞赛、3D设计创意大赛等赛事中屡获特等奖、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合计50余个赛项获奖人次达600余人。


专业+志愿服务

信息工程学院与华东无人机基地产业集群的签约合作,促进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为企业和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支持。通过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华东无人机竞赛、物联网峰会等高端科技活动,深入社区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如电脑维修、科技助农科普、重阳节慰问老人等,金山区牵头组织的长三角“田园五镇”直播培训和普陀区外卖骑手的新媒体运营公益授课,无人机专业教师为中学生提供的无人机技术科普和技能指导,以及与金山区公安、消防部门联合研究无人机在安全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机会,通过专业教师的参与,将学院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区服务的提升。


党建联建

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下设教师和学生两个支部,落实“双带头人”制度,院长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引领带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双提升,有效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争创市级样板支部、标杆院系。党总支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示范作用,推动专业团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支持金山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学院整合了区域化党建联建资源,依托人才、科技和创新优势,与张堰镇政府合作成立了“三农”服务中心,助力农产品的直播带货。与中国铁塔、中国移动等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打造党建品牌和开展丰富的党建活动,确保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党总支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巾帼文明标兵、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百名学生党员标兵等荣誉,充分体现了学院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团学活动

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积极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学生文化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技馆、花博会和进博会等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节日庆典和专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包括迎新晚会、党史系列情景剧比赛、十佳歌手比赛、电竞比赛、重阳节慰老活动等。每年5月,学院举办的品牌活动“科技创新节”是展示学生科技创作和数字媒体衍生品的盛会,通过设置无人机体验、直播体验、智慧农业等不同板块,展示了学生的科技成果也极大激发学生参与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的热情。定期开展科技竞赛、学术讲座、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学院团委连续多年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组织称号,获上海市活力团组织称号,团委书记也荣获上海市金山区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职业技能证书

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对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教育部1+X证书、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证融通,同时学院多位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考题命制等工作,学院现有各类技能证书考核点4个,学生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获证率超过90%。


本科专业介绍


一、数字媒体技术

1.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学校首批申本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职业本科专业,培养的部分首届本科毕业生成功考取了国内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骨干教师获得国家级黄炎培杰出教师奖,上海市教师技能比赛特等奖等。建成校内新媒体实训中心,包括上海市领先的270°全景教室、动作捕捉实训室及VR全息实训室等。学生技能竞赛成绩卓著,荣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上海高职高专影视联赛一等奖、上海高校电竞比赛一等奖等。本专业以数字互联网时代新媒体、VR/AR技术、数字影视动画、高精度3D打印技术、手机APP技术为核心,面向数字全媒体时代,培养学生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管理的综合能力。与字节跳动、腾讯、卓越睿新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在校承接企业真实项目,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平均起薪高,自成立以来历届就业率均为100%。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具有开阔视野和良好沟通能力,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及开发、制作、传播、运营及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

影视特效剪辑、摄影摄像基础、VR虚拟现实、Unity3D、3DsMAX、Maya等三维动画制作、平面设计PS及AI、手机UI交互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设计、移动应用开发等。

4.职业技能证书

课程体系设计与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紧密衔接,主要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社的应用能力证书,包括新媒体营销、自媒体运营、多媒体制作、广告设计、电子商务、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数字创意建模、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游戏美术设计、界面设计等,其中数字创意建模、游戏美术设计成功获批为考点。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影视、广告、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视频编辑与合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制作、室内外效果图设计、虚拟现实制作等方面工作。具体就业岗位包括:平面设计师、动画制作师、网页设计师、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师等。专业延伸及发展岗位还包括:影视编辑师、虚拟现实制作师、特效合成师、栏目包装师、三维动画设计师等。


二、物联网工程技术

1.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获得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毕业生以智能物联时代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嵌入式及平台运用等技术融合的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面向万物互联、万物智联新时代,兼具计算机程序二次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管理的综合能力。拥有上海市教学团队一个,精品课程2门,拥有先进实训室,实行产教融合教学。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职业修养和工匠精神,适应智能物联和信息社会发展,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物联网技术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物联网技术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及开发、物联网项目运营及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和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电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嵌入式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开发、物联网云平台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物联网数据可视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

4.职业技能证书

1+X物联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物联网嵌入式开发、创业能力、Web前端开发、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分析、物联网云平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证书。

5.就业方向

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平台设计、运维、物联网数据分析、物联网程序开发、物联网硬件维护、物联网项目设计、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


三、大数据工程技术

1.专业特色

大数据工程技术是上海市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专业,上海市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试点专业,获得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引进了两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53%,博士和硕士占比93%,“双师型”教师占比93%。学生竞赛成绩斐然,在上海市大数据应用、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创新大赛大数据集群运维管理等赛项中获得上海市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决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提升学生的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运维与应用等能力,采用校企联合教学方式,与华为、腾讯、联想、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将课程教学、企业实践、行业理念实现无缝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大数据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大数据技术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存储管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呈现及大数据系统运维能力,了解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面向互联网、金融、零售、政府公共服务、医疗、交通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Hadoop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可视化、大数据项目实战、Web前端开发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

4.职业技能证书

1+X大数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信部大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库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IBM认证的数据工程师等。

5.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互联网、新零售企业、金融机构、通信、政府公共服务、医疗、交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分析可视化、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1.专业特色

人工智能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被视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备溢出带动效应。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表现卓越,取得引人注目的优异成绩。该专业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为基础,致力于实现软、硬件技能的有机融合,培养高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密切关联工业、信息、交通、医疗、电力、金融等多领域需求,专注于解决实际行业挑战。学校积极与知名企业如华为、科大讯飞、腾讯、联想等展开合作,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提供5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和5间实验室,强调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与业界领先企业深度互动的机会。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包括空地一体化机器人、数字芯片设计、数字孪生、大模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前沿领域,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注重国际合作,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展开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和留学职业发展机会。通过行业前沿的课程更新和实际项目的参与,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行业洞察力和创新思维的优秀技能人才,为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基本的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技术实践能力,能从事基本的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软硬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相关职业和岗位,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开发与运维、数据采集及处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3.主干课程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电子技术与系统、现代控制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智能感知与移动计算、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强化学习、机器人学基础、多智能体与人机混合智能、深度学习工具与平台、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基础、游戏AI设计与开发、先进自动驾驶技术与系统、大模型开发与微调等。

4.职业技能证书

人工智能训练师、华为认证人工智能工程师(HCIA-AI)、计算机视觉测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实施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测试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实施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工程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工程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

5.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集成电路、金融、医疗、制造、政府、技术服务等行业或科研部门,从事算法应用、程序开发、智能机器人运维、AI硬件运维、数据分析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业务智能应用等工作。




专科专业介绍


一、数字媒体技术

1.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学校首批申本专业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培养以数字互联网时代新媒体、VR虚拟增强技术、数字影视动画、高精度3D打印技术、手机APP界面及交互技术为核心,面向数字全媒体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管理的综合能力。本专业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校内200万虚拟现实VR+全息实验室1个,与上海领军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学生承接全景拍摄等真实项目,制作的3D作品、微电影等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虚拟现实VR赛项、全国数字化制作大赛“龙鼎杯”、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及艺术修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知识技能,能熟练操作数字媒体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具备从事现代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制作、VR虚拟现实、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及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

绘画基础、平面设计(AI+PS)、影视剪辑与合成、数字表现技法、网页综合设计、摄影摄像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三维建模、网络游戏开发等。

4.职业技能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高级)、三维数字化应用工程师、JAVA程序员(高级)、软件测试(高级)、多媒体软件制作员(高级)、广告设计(高级)、VR制作(高级)、视频编辑(高级)。

5.就业方向

主要在企业的数字创意及相关产业中从事网络平面媒体、二维及三维动画、VR虚拟现实、数字影视、游戏及交互作品设计、编辑、制作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工作。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

1.专业特色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教学扎实、实验实训设施一流、教学成绩突出、技能竞赛成绩优异、校企合作深入、创新成果丰厚。与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新大陆等物联网领军企业紧密合作,是教育部1+X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考点,1+X证书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车联网集成应用等试点专业。本专业面向上海市物联网行业,服务上海金山区区域经济,辐射长三角和全国,富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培养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大赛、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赛项、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物联网系统集成、产品制造、产品销售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产品检测、相关软件应用与开发及物联网终端产品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施、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与管理等专业必备知识,具有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与维护、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相关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

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C#物联网程序设计、Android物联网应用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典型行业应用等。

4.职业技能证书

1+X物联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物联网嵌入式开发、创业能力、Web前端开发、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分析、物联网云平台技术、思科、华为各级网络技术、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证书。

5.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有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网站设计与管理、物联网终端设备检测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工程规划、实施与维护、物联网数据库系统开发、维护及管理、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云平台建设与运维、物联网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

1.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上海市085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是教育部第三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建有高性能局域网组建与测试、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站实验与开发、计算机综合应用、IT应用创新等多间实训室。本专业坚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信息素养竞赛团体一等奖、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洽洽杯”全国大学生新媒体运营实战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2.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各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独立完成中小型软件项目开发、网站建设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软件测试、电子商务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等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编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桌面支持技术、软件测试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动态网站设计开发、Linux操作系统及其应用、Java企业应用开发等。

4.职业技能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JAVA高级)、网页设计制作员(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信息安全管理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

5.就业方向

面向各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公司、民营企业等,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采编、WEB前端开发、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软件测试、电子商务运营、计算机高级文员等工作。


四、无人机应用技术

1.专业特色

无人机驾驶员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9年公布的新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无人机是新兴技术,属于高新前沿科技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无人机操控及维护人员成为紧缺的高薪人才。专业拥有校外实训基地(华东区无人机基地),校内实训基地10余个,拥有行业应用无人机20余架,自行设计组装物流无人机一台,组装无人机300多架(流水线安装调试),机型涵盖固定翼、垂直起降、多旋翼等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功能覆盖植保、测绘、航拍等。专业采用“教、产、学、应用一体化”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无人机操控、组装调试、维护维修、航拍航测应用等技能的培养。已经为国家电网、测绘单位输送大量人才,后续在警用、物流、安防、植保等方面培养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维护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实践能力突出,能在无人机应用领域面向无人机操作、无人机维护和开发等不同方向发展,从事无人机设备操控、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

无人机操控技术、无人机航拍航测技术、无人机巡检安防应用技术、无人机农林植保应用、无人机编队飞行程序设计、现代制造技术、无线电遥控技术、视频剪辑技术、无人机机载应用技术等。

4.职业技能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电工证(中级)、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视距内驾驶员)、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视距驾驶员)和民用无人机系统专业合格证(工程师)等。

5.就业方向

面向各无人机技术应用企事业单位,从事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安装、调试、维修、营销、飞行、后期处理、地勤、教员、训练、表演等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