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派选了14位同学在智慧树校内实践基地开展暑期项目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适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以学院所面向的行业企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将企业生产项目、工作岗位和生产流程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计产出约5000分钟视频作品,内容涵盖法律、教育、医学、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十个学科门类与22门课程的策划与制作。这离不开学院领导以及学校产教处的大力支持。智慧树校企合作实践项目提升了学生的PPT美化、视频剪辑等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机敏应变的职业素养,搭建了学院与企业互通有无、校企合作的沟通桥梁。


学员培养:百里挑一选人才
智慧树项目启动之初,合作企业展现了浓厚的合作意愿,特别派出两位企业导师亲临现场宣传。学院对此也热烈回应,积极动员了上百名学子参与实践报名。经过两轮严格细致的选拔考试后,仅有二十多名学生脱颖而出,获得了参与企业培训的宝贵机会。这些学生怀揣满腔热忱,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培训和练习之中。而项目指导老师们以极高的敬业精神,全天候驻守现场,为学生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他们曾表示:“学生不走我们不走,一定等到最后一个学生下课我们才下班。”经过为期两周的紧张而充实的实训,这批学生最终有十多位成功进入企业实践阶段。该项目淘汰率高达80%,这不仅体现了项目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从侧面印证了项目本身的含金量。

教师指导:于细微处见真章
智慧树安排项目工程师入驻实践基地,他们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们提供详细专业的指导。首先是为期两周的前期培训,包括word知识点的提取、WPS的美化操作、思维导图的建构、PPT模板的美化以及项目课程的交付。在两周的培训过程中,每个同学每天要完成约8000字的文稿美化。学生的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也逐渐得到提高,PPT美化2组的付悦悦同学表示:“通过两周实训明显感觉到PPT美化的水平和效率都得到质的飞跃”。从数据上来看,同学们水平的提升也呈渐进式发展。实训前期的小组工作量平均在5000字左右,而到后期能达到9000字,整体效率提升近一倍,且个别优秀同学能达到12000字。在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会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真功夫”,从课程文件夹的规范命名到素材的精细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体现老师对细节的把控,也正是老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们才能在后期保质保量及时向课程顾问交付成果。

学生实践:思维与创意的火花碰撞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在专业技能的“硬”知识方面,他们学会WPS的使用技巧、AE的视觉动效美化、Premiere Pro的字幕优化;在项目管理的“软”知识方面,他们提高了协作沟通、项目规划、资源分配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等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鲜活的创新常常与老师的丰富经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甚至颇有创意地制定出一套以客户为中心,快速链接顾问、剪辑的标准SOP,从而提高10%的工作效率。PPT美化1组组长朱倩倩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来源于平时的小组交流”。

工作复盘:反思与提升
项目结束后,企业工程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工作复盘,总结了工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张文琪同学表示作为一名视频编辑,除了技术层面的要求外,项目规划、时间控制和资源协调同样重要。他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在交流反馈阶段,学生们提到,大家在项目管理、小组协作、沟通交流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在未来的培训中,企业能够提供更多实战案例,强化时间管理训练,并提供更多高级技能的指导。
通过本次暑期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同时加强了学生们在团队中有效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携手合作,共创双赢。信息工程学院始终致力于搭建优质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发展校企合作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