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信息工程学院举办“我的职业观”演讲初赛
发布人:刘群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38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为帮助同学们锚定方向、明晰未来,2025年4月8日19:30,信息工程学院于9号楼501室顺利开展“我的职业观”演讲初赛。

本次比赛以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为核心,旨在通过分享与交流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弘扬新时代职业精神,激发同学们对职业发展的思考,展示新时代青年风采。

张智浩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的无人机专业提出无人机在航拍、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激增,技术创新是发展关键。从业者需掌握航空法规、安全操作及飞行控制技术,关注机型差异与维护。未来可探索送外卖、植保等新场景,紧跟政策技术保持竞争力。

薛舒予同学认为职业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生命与时代的对话,应追求精神价值,如敦煌修复师、乡村教师的坚守。同时需结合国家政策(乡村振兴等)选方向,重视同理心、创造力等人文能力,以匠人精神在平凡岗位创造价值。

刘奕均同学强调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重要性,倡导拒绝职业偏见,理性选择职业方向。同学们应通过认识自我、结合兴趣与能力进行职业定位,同时关注时代发展趋势,主动把握机遇。最终将正确的职业观融入人生规划,助力实现个人价值,开启精彩人生篇章。全文聚焦自我认知、理性选择与时代机遇的融合,为职业发展提供系统指引。

李嗣砉同学提到物联网时代机遇巨大,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庞大,需用技术解决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社会痛点。同学们应夯实编程等基础,参与实践,关注“新基建”,将个人技能与国家需求结合,以技术温度践行责任。

黄嘉晨同学认为要反对职业“标准化”,主张结合兴趣跨界发展,如工科生做UP主、阿姨变“美食艺术家”。同学们应强调职业多样性,将人生视为“开放世界”,以独特技能解锁个性化路径,拒绝单一成功定义。

陆予铖同学则聚焦短视频创作与影视后期,短期精通剪辑技术,长期产出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同学们应通过参赛提升能力,结合兴趣探索短视频与直播创新表达,在数字内容领域实现职业价值。

卢闯同学提到职业是经济独立的基础与价值实现的平台,需结合兴趣、能力、价值观选择,持续学习增强竞争力,主动承担环保等社会责任。个人规划应响应国家战略,以专业技能推动社会进步。

周敏同学的职业观强调职业选择需平衡三大要素:经济支撑保障生活稳定,个性发展匹配兴趣能力以激发潜力,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职业观指导个人理想,通过契合价值观的选择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并呼应国家需求,结合创新精神助力国家发展。面对现实挑战,需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兴趣、市场需求、技能匹配)、劳动待遇差异及所有制稳定性(私有制、国有制、股份制),从而做出理性决策,促进职业与个人、社会的共同进步。

李朱莹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数字媒体是科技与人文交汇点,需用VR等技术唤醒传统文化。从业者应兼具严谨、创意与创业视野,突破职业边界,以技术服务现实(如乡村振兴),用代码与艺术解决时代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后信息工程学院决定推选李嗣砉、薛舒予、周敏三位同学至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我的职业观”决赛。

本次“我的职业观”演讲初赛通过同学们的分享与交流,深化了同学们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理解,帮助同学们锤炼职业素养、唤醒规划意识,让新时代职业精神在思考与实践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