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6日晚8点,信息工程学院在9号楼501室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书香四月,经典永驻”的读书分享会。本次活动吸引了80名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参与,11位演讲者以书籍为媒,带领大家走进文学的殿堂,共同探讨经典作品的深刻内涵与人生哲理。

来自24无人机班的张智浩同学,登台分享了鲁迅的《呐喊》。他从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出发,详细解读了《呐喊》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呼唤。张智浩同学指出,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人物形象,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学生们在现代社会中仍需警惕思想的麻木与僵化。

23智能2班的陆婷玉同学分享了《平凡的世界》。她从时代背景、人物谱系、精神内核等多个维度展开,生动描绘了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困境中绽放的人性光辉,并探讨了作品的叙事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青年的现实启示。

23数媒本科4班的曹清清同学分享了《简爱》。她从女性独立与平等的主题切入,剖析了简爱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人物形象,并结合作品的艺术特色,探讨了《简爱》对女性觉醒与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24数媒本科3班的蒲瑞同学带来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她从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的成长经历出发,讲述了书中关于教育如何重塑人生的深刻哲理,并分享了书中金句,引发了在场同学对自我成长与家庭关系的反思。

24数媒本科6班的薛舒予同学分享了《月亮与六便士》。她从毛姆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切入,探讨了书中斯特里克兰德在追逐梦想与现实约束之间的抉择,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平凡生活中探寻属于自己的“月亮”。

24数媒本科6班的魏嘉瑞同学分享了《病隙碎笔》。他从史铁生的生命经历出发,探讨了信仰的力量、生命的短暂与思想的永恒,并引用书中金句“如果你在自卑中,你就会不敢去爱”,引发了同学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24数媒本科6班的石尚同学带来了《堂吉诃德》。他首先介绍了塞万提斯生平,16世纪的政治格局与社会情况,在天主教对思想文化的严密监控下,社会文化氛围压抑,《堂吉诃德》因此诞生。堂吉诃德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在面对现实的不断挫折,他仍然坚持不懈,反映了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与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堂吉诃德》采用了戏仿与解构的叙事手法,对传统的骑士文学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这本书对西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24数媒本科2班的吴轩轩同学分享了《活着》。她首先讲述了作品背后特殊的历史背景,随后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故事线,从封建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到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在这一系列变故中体现了福贵性格的顽强与坚韧,以及家珍的善良与支持。

24数媒本科1班的王钰涵同学分享了《红楼梦》。她从曹雪芹的成长背景、家族兴衰以及时代背景切入,深入剖析了林黛玉的敏感细腻与薛宝钗的端庄稳重,探讨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领悟到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

24数媒本科6班的杨浩琳同学分享了《巴黎圣母院》。她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社会背景切入,详细解读了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等人物形象,展现了雨果对人性、美与丑、宗教与人道主义的深刻思考。

24数媒本科2班的卢闯同学,分享了《平凡的世界》。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背景切入,深入剖析了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在逆境中奋斗的故事,展现了“平凡中的伟大性书写”以及“苦难中的坚韧与不屈”。卢闯同学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同学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关系的深刻思考。

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读书分享会,同学们不仅对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思想的碰撞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书籍如明灯照亮前路,阅读似舟楫载众人驶向远方。愿信息工程学院的学子们继续在书香中探索未知,在阅读中涵养心灵,让阅读成为青春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