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迎接第十个“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增强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月9日17:00,信息工程学院特邀专业教师胡伟老师在学术厅开展题为“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守护创新成果,护航科研未来”的专题讲座。学院50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现场反响热烈。

一、聚焦知识产权

讲座伊始,胡伟老师以“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切入点,强调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中的核心作用。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解析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的分类及法律特征,指出“知识产权不仅是创新成果的‘保护伞’,更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二、信息领域存在的风险

针对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胡伟老师重点剖析了三大风险。
1.技术研发风险:软件算法的可专利性、开源协议合规性等易引发法律纠纷。
2.学术合作隐患:校企合作中专利权属模糊、论文署名权争议等需提前规避。
3.AI技术滥用:数据训练合法性、生成内容侵权等问题频发,需强化技术伦理与法律意识。
通过“AI绘画版权纠纷”“开源协议诉讼案”等典型案例,胡伟老师警示学生:“技术无边界,但创新需守界。”

三、从意识到行动的保护策略

围绕“如何守护知识产权”,胡伟老师提出务实建议:
1.善用专利检索工具,提前规避技术重复风险;
2.通过著作权登记、可信时间戳等方式固化原创成果;
3.校企合作中明确权属协议,避免“甜蜜陷阱”。
他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既是法律义务,也是科研人的职业素养。”

四、讲座总结
讲座尾声,胡伟老师将主题升华至国家安全高度。他指出,在数字化时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新成果安全保护是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的关键。“信息工程学院学子既是未来的创新者,也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唯有筑牢知识产权防线,才能为科技强国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