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 “群星夜校” 春季学期课程开课,其中的无人机摄影课程受到市民关注。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无人机专业师生团队,受 “群星夜校” 邀请,连续10个周末定期参与教学。该课程面向医务工会人员,在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有教学点。这一行动是信息工程学院无人机专业发挥专业优势、投身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学习无人机摄影的机会。




此次无人机摄影课程面向零基础的全年龄段市民,将医务工会人员作为重点授课群体。这既体现了课程设计者对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关注与回应,也彰显了信息工程学院无人机专业在开展社会服务时,注重结合不同群体特点提供精准服务的理念。无论是热爱摄影的,还是想在工作之余学点新技能的医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而学院师生则通过专业教学助力他们实现技能提升。
课程安排了系统教学,内容包括无人机安全操控、航拍构图技巧及夜景拍摄方法等。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员逐步掌握无人机摄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正是学院专业服务社会、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助力的生动实践。




课程注重技术传授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在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会学习无人机安全操控方法,掌握 “刷锅” 拍摄、半环绕镜头、升降拍摄等航拍技巧。师生们将专业领域的实操经验融入教学,让学员能切实学到实用技能,充分发挥了专业在社会服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课程还设置了夜景拍摄环节,让学员在实践中感受无人机摄影的乐趣,尝试拍出较好的航拍作品,丰富业余生活。而学院师生通过陪伴式教学,不仅传授技能,更传递了专业领域的热爱与专注,为社会服务增添了温度。
教师们结合专业领域对无人机飞行规范的深入了解,详细讲解无人机飞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学员依法安全飞行。通过模拟飞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飞行安全。这体现了学院在社会服务中,不仅注重技能传授,更重视责任引导,展现了专业的社会担当。




此次在普陀文体中心开设的无人机摄影课程,为医务工会人员提供了学习新技能的平台,也促进了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信息工程学院无人机专业师生团队通过这一课程,切实履行了社会服务责任,以专业能力为社会各界人士的成长助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更多社会服务形式,为社会服务事业贡献专业力量,让专业价值在服务社会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